“水稻种质资源多样性与研究应用” ——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系列讲堂在嘉源海美术馆举行
为进一步积聚研发力量,交流水稻种质资源与应用技术,加快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应用,11月6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联合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在上海嘉源海美术馆举办主题为“水稻种质资源多样性与研究应用”的农业科技创新系列讲堂活动。这是基因中心对水稻种质资源科普展示工作的全新尝试,也是对农业科研与艺术交流融合的全新探索。
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种业管理处处长李荧,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沈悦、副主任张瑜,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副主任陈亮,艺术家沈少民,嘉源海美术馆执行馆长蒋天览,上海科技馆展览研发中心副主任徐蕾出席。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龚丽英主持。
李荧在致辞中表示,我市充分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种业振兴的战略部署,正积极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等五大行动落实落地,已在在健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推进优势特色种源创新、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加强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与管理、加快种子地方立法等方面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李荧介绍了上海市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总体情况,并高度肯定了基因中心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显著成绩。他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水稻种质资源的系统性保护,加强资源保护工作的合作交流,严格种质资源活力与遗传完整性监测,强化新技术应用;要进一步优化水稻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深度发掘优异种质、优异基因,强化水稻育种创新基础;要聚焦水稻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环节,规模化创制突破性新种质,加快培育优良品种,推进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
沈悦在致辞中表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国运民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这更要求我们充分认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放在心上,把农业创新科技握在手里,推动种业振兴,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农业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诞生,都得益于关键性种质资源的发现、研究与利用。他高度肯定了基因中心在种质资源方面的工作。希望本次论坛,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以资源活水浇灌现代种业,共同努力绘就农业发展的全新篇章。
沈少民在致辞中分享了对水稻和艺术的思考。
本次活动上,卢宝荣教授、韩龙植研究员、宋士勇研究员、罗利军研究员4位在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研究应用领域有卓越贡献的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四个报告内容精彩,与会专家和科技人员分享了在水稻种质资源多样性与保存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热烈讨论了水稻资源的创新利用方向,迸发出农业科技创新的思维火花,探索农业科技发展的新路径。讲堂结束后,观众参观了水稻资源多样性特展“米:吃进胃里的诗歌”。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与上海嘉源海美术馆首次合作,吸引了上海市农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校、种业企业、艺术行业的相关人员百余人参加。
文字:张婧琪
图片:王迪、周佩雯
编辑:龙渡
审核:周佩雯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