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资源数据库
手机版
English

中心要闻

基因资源造福后代,节水抗旱利国利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要闻 / 正文

节水抗旱稻持续为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动力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9-06 10:48:36 浏览次数: A- A+

9月5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表示,“中方愿同非方深化工业、农业、基础设施、贸易投资等领域合作”“建设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本次峰会上,中非领导人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帮助非方建成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有力增进了非洲民众的福祉。来自上海的科技成果——节水抗旱稻就是其中之一。

自2008年开始,节水抗旱稻在非洲肯尼亚、马达加斯加、多哥、乌干达、加纳、安哥拉、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多国持续开展了筛选试验、示范种植和应用推广,在多国参与或通过新品种审定,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和实惠,更为广大非洲国家早日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提供了可复制的“节水抗旱稻方案”,持续为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动力。

困境: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求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指出,非洲约3亿人面临食物不足状况,约占非洲人口20.4%,预计到2030年,全球53%的饥饿人口将集中在非洲。水稻便是众多非洲家庭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非洲国家水稻产量与粮食需求存在显著差距,而提升产量又面临着诸多难题。基本农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水稻生产对降雨的依赖严重;干旱、虫害疾病、洪涝等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挑战严峻;传统种植的水稻品种潜力有限,且对水肥依赖性极强,高产态势难以实现;种植技术和耕作水平较低;多国因《湿地公约》的约束,难以在水稻“扩面”上寻求突破。非洲国家水稻生产不足,不得不求诸进口。如何减轻对外部进口的依赖、提高水稻产量,成为非洲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课题。

突破:探索适合非洲的“节水抗旱稻方案”

节水抗旱稻从品种的角度,为非洲国家提供了适合当地需求的农业发展新方案。

节水抗旱稻具有节水抗旱的优势特点,配合直播旱管的栽培方式,大幅减轻了干旱、洪涝等自然天气对种植的影响,显著提高当地水稻产量。

2020年12月通过中非合作引进旱优73在当地试验试种,在马拉维首都利隆圭中马农业技术合作农场连续两年试验示范喜获成功。节水抗旱杂交水稻“旱优73”经中马双方农业专家测产验收,实收产量高达9.14吨/公顷,比当地对照品种“Nerica4”3吨/公顷产量高3倍多。马拉维农业部官员表示,如果马拉维广泛推广种植中国节水抗旱杂交水稻“旱优73”,同时将荒芜的土地利用起来,会使该国基本实现大米自给。

2021年下半年,将节水抗旱稻和非洲当地的品种的对比试验在乌干达开展,结果显示,节水抗旱稻每公顷产出9.6吨,相较当地稻种每公顷产出5.97吨,高出了50%以上。

节水抗旱稻的种植还可以和雨季同步,利用雨季的降水因势而作。在西非的加纳和布基纳法索,节水抗早稻在雨季种植一般 120 天左右就可以成熟收获。

2022年,节水抗旱稻在博试种成功,同年6月,博茨瓦纳举办“中国水稻丰收日”,博代总统措霍瓦内走进水稻试验田,拿起镰刀收割水稻,分享丰收喜悦。他高度评价,认为节水抗旱稻试种试验种植成功,对博提高粮食产量、降低粮食进口依赖、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4年,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和桑给巴尔农业研究所签署了科创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第一批节水抗旱稻3月在桑给巴尔岛市郊的政府农场进行试验性种植并取得成功。和当地品种相比,生长期缩短10—20天,结实率高达90%。节水抗旱稻的成功试种,弥补了桑给巴尔欠缺优良品种的短板。结合当地优良的气候和土地资源条件,节水抗旱稻将大有可为,为当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在增产的同时,节水抗旱稻还可以实现减碳的目标,助力缓解非洲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的压力。在直播旱管栽培方式下,节水抗旱稻可以节水50%,大幅降低甲烷排放,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生长:深化中非节水抗旱稻合作根基

来自上海的农业科技成果,正在中非合作框架和“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向更多非洲国家,助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由试种到签订谅解备忘录,由对比试验到大规模现场会,由地域性好评到国际组织肯定,节水抗旱稻在非洲大地上不断生长,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与非洲国家围绕节水抗旱稻的合作不断深入,来自中国的农业品种影响力越来越广大。2020年10月21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官方网站上报道了节水抗旱稻“旱优73”在肯尼亚、乌干达和加纳等地的试验种植取得良好成效,并指出节水抗旱稻的应用将在当地粮食安全保障、湿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温室气体减排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非洲区域办、肯尼亚农畜研究机构(KALRO)经济作物研究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推进“旱优73”在当地审定与推广,改善当地农民生计、加强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秉持着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在节水抗旱稻中非合作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推动节水抗旱稻合作迈上新台阶,进入节水抗旱稻中非合作新阶段。2023年6月20—24日,由乌干达农牧渔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组在乌干达姆巴莱(Mbale)市举办了为期5天的节水抗旱稻(WDR)技术培训与田间现场会暨WDR73品种发布会,共有150多名来自乌干达30个行政区的农业官员和周边布塔莱贾、芦苇罗、里拉、鸥亚穆、托罗罗、吉布库等20多个行政区的模范示范农场与种植户参会,促进了节水抗旱稻品种和种植技术在实践层面的传播。2023年6-7月,中心与博茨瓦纳农业部及相关农业研究机构进行了互访,与博茨瓦纳农业与自然资源大学、博茨瓦纳国家农业研究与发展研究所、博茨瓦纳非洲农业有限公司就发展节水抗旱稻助力保障博方粮食安全签订了合作协议,持续深化与博茨瓦纳的节水抗旱稻合作。节水抗旱稻品种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展试种试验,在多国进行品种推广,至2024年6月,共有3个节水抗旱稻品种在共3个非洲国家通过新品种审定,多个品种在多地广泛开展试种试验。

节水抗旱稻在非洲的推广合作,是推动中非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具体落实,是中国同非洲国家真诚友好、携手发展的生动写照。节水抗旱稻作为推动中非农业合作提质增效的具体实践,将继续为中非共绘农业发展蓝图,携手奔赴农业现代化新征程贡献力量。


文字:张婧琪

图片:除标注外图片来自基因中心

编辑:龙渡

审核:周佩雯


分享到:
【打印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