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资源数据库
手机版
English

中心要闻

基因资源造福后代,节水抗旱利国利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要闻 / 正文

节水抗旱稻助力中国种业振兴

作者:张婧琪 来源: 时间:2021-07-30 10:33:39 浏览次数: A- A+

 

  7月24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安徽丰大集团种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会议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信主持。全国农技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张晔,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品种创新处副处长陶伟国、全国农技中心品种区试处处长王玉玺、品种登记处处长孙海艳、种业监测处处长邱军、种子检验处副处长晋芳、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熊成国、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施俊生、甘肃省种子管理局局长常宏、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夏建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党支部书记、主任龚丽英,研究员余新桥,安徽丰大集团董事长吴大香等出席研讨会。

  张晔表示:中央深改委最新审议通过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彰显中央推进种业振兴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决心。行动方案特别强调要做优做大民族种企,本次研讨会围绕“解决好种子问题”,研讨培育优势种业企业体制机制,探索建立高效通畅的事企沟通交流合作平台。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是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开始。双方将致力于共同推动我国农作物种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

  会上,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做了节水抗旱稻的研究与产业化的主题报告。一直以来,水稻生产耗水量极大,占淡水总用水量的50%,每年农业灌溉缺水超过1200亿立方米,化肥农药用量大,经济效益低。针对国内水稻种植的环境成本巨大,农民种粮难的困境,基因中心罗利军团队从上万份资源中反复筛选、比对、寻找抗旱性不育系,最终培育出节水抗旱稻这一新的水稻类型。其高产优质、节水抗旱、少肥少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性,高度契合国家发展种源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同时优化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目前,节水抗旱稻“旱优73”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栽种面积最大的品种,并出口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具有优异表现。未来,节水抗旱稻的主战场,将由中低产田扩大到高产田,实现少灌水,少打农药,少施化肥,在不同类型产田上创造高经济效益。、

  节水抗旱稻也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2011年成立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节水抗旱稻的研发和推广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大全国的市场推广力度,2020年安徽丰大集团成立江苏丰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节水抗旱稻的育繁推,同时基因中心与江苏丰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江苏丰大生物研究院,基因中心研究员余新桥担任首席科学家和研究院院长。

  据了解,全国农技中心将助力江苏丰大加强节水抗旱稻的品种培育、品种试验、种子检验检测等能力建设,加大产品定位、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力度,加快节水抗旱稻新品种的示范推广,进一步提升其在种业领域的影响力,发挥其资本、管理及整合资源的平台优势和引领性作用。

  本着“绿色、科技、发展、共赢”的理念,节水抗旱稻将在科技研发、应用推广、市场服务等各个领域都产生重要作用。

 

文字:张婧琪

编辑:张婧琪

审核:周佩雯

分享到:
【打印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