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国际干旱大会(InterDrought-III)在上海召开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第三届国际干旱大会(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grated Approaches to Improve Crop Production Under Drought Prone Environments,简称InterDrought-III )于10月12日—16日在上海洋洋显达度假村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在上海市农业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及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具体承办。本次会议得到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全球挑战计划(GCP)资助。
经过近10个月紧锣密鼓的筹备,大会收到500多人的会议注册和提交的论文摘要。经过大会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的遴选,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近36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本次会议得到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全球挑战计划(GCP)资助。
出席本次大会开幕式的领导及嘉宾有中共上海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农业委员会陈洪凡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巡视员施强华,第三届国际干旱大会国际组委会主席亚伯拉罕·布鲁姆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仑院士、美国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项目主任戴维·博格文森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黎志康博士、联合国粮农组织水开发和管理部门负责人帕斯夸里·斯特都托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处长罗晶先生等。第三届国际干旱大会国内组委会主席,上海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吴爱忠主持了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上海市农委、科委及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有关部门的领导。
会上农委陈洪凡副主任、科委施强华副巡视员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希望通过来自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在会议期间以及会议之后的充分交流、研讨和合作,能在农作物节水抗旱性的研究方面获得重要的突破。
大会按主题分为8个专题,共有80余人次精彩的学术报告,在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来自环境要素特别是水源短缺因素的挑战,水资源条件有限状态下的植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作物生产与管理,植物对干旱胁迫响应的分子基础和生理机制,各种组学特别是基因组学在抗旱研究中的应用和抗旱的遗传学进展,水资源缺乏环境中的育种策略和育种实践,以及干旱条件下各项技术途径的整合对作物生产的促进与影响等专题领域展开了积极的论述和热烈的讨论与交流。正如有的学者提到的一样,国际干旱大会聚焦的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InterDrought”,即抗旱的整合技术与途径。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云集上海,就水与作物生产乃至农业与食物安全的大事又展开了一次最新的学识碰撞,相信对世界的农业与食物安全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