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资源数据库
手机版
English

科普作品

基因资源造福后代,节水抗旱利国利民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传播 / 科技普及 / 科普作品 / 正文

从《天工开物》看古人种稻

作者:余舜武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3-01-28 10:52:48 浏览次数: A- A+


过年了,农家常在谷仓、鸡猪圈贴上“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对联,寄托来年美好的愿望。你可知道“五谷”指的哪五谷?我们可以从《天工开物》中寻找答案。

《天工开物》一书中,五谷所指为麻、菽、麦、稷、黍。这五谷中怎么没有老百姓常吃的稻?《天工开物》作者认为给五谷定义的先贤来自西北,而稻起源于南方,可能不知道稻。但其实稻谷早就在新石器时代就成为了南方人类的粮食,宁波市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当时人们栽培稻谷的遗迹,见证了当时农耕文明的繁荣景象。

古代人们怎么种植水稻呢?《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对水稻的生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从水稻播种、插秧、管理、收获、工具,以及可能遇到的灾害都进行了介绍。下面来看看古时候的人是如何栽培水稻的。

水稻种植工序

先湿种,就是现在所说的先要浸种催芽。浸种最早可在春分时节,最迟则可在清明之后。用稻草秆或麦秆编织的草袋装入稻种,在水中浸泡几天,等到稻种发芽了,撒播到田中。


 

4309279403444e2faefa8496f61a116e.jpeg

稻种发芽(作者供图)

其后插秧。撒播到田中的种子发芽长出一寸来长,这时称为秧。秧长了30天就可以拔出来移栽到其它水田中。一亩秧田可以移栽25亩。如果碰上干旱或下大雨天气,不适宜插秧,但秧期不可延迟太长,如果都拔节了再插秧,收不了几颗稻谷了,产量会急剧下降。因此农时很重要。 

b3c5bb5f45a44778ae70fb475adcfa09.jpeg

秧苗(图源: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20fb753d50d9407cae89b7062806508f.jpeg

《插秧》(图源:雍正耕织图册,源自网络)

         8de652e3e08043d4aef97ecabca8df91.jpeg

插秧(图源: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水稻不能缺水,如果10天没水了,就可能受到干旱,严重会死亡。稻田选址选时有讲究,宜选有山间源水不断的田地。而容易夏天发生涝害的地方,宜在高处播种,水涝过后再移栽。

水稻喜欢肥沃的地方。古时候农民勤劳,对贫瘠的土地常用多种肥料来肥田,如人畜的粪便、各种榨完油的籽饼以及草皮树叶等,这些都是肥田的有机肥料,甚至有些农民为了肥田,直接撒黄豆,一粒腐烂的黄豆可肥沃一寸见方,以期盼秋天有个好收成。

水稻插秧后,还需要“耘”,就是除草,草除净了,稻子才能长得旺。此后排水防涝,灌溉防旱,过1-2个月就可以开镰收割了。

水稻整田工序

种水稻比种小麦辛苦,因为整田和管理的工序比小麦多很多,使用到的工具也更多。插秧之前,灌水整理田块。首先用犁耕田翻土,然后用耙使土均匀细碎,用耖平整田块。这些工作常需要水牛或黄牛来协助完成,如果全用人工则太辛苦了。古时候水牛是一笔大资产,贫穷人家只能望牛兴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就是对水稻种植的描写。

 8ac36b027b8142d3ad1eb53d31ccba42.jpeg

《耕耘》(图:《天工开物》) 

自然灾害及应对之策

种水稻常遇灾害,《天工开物》中总结了8种灾害,从浸种催芽、移栽、生长到收获,整个栽培过程都有可能由气候异常或栽培管理疏忽引起的灾害。水稻喝水很多,为了应对干旱气候,古时勤劳智慧的人民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水车来汲水灌溉,确保粮食不减产。

三种“异”稻

《天工开物》还记载了三种“异”稻。

一种是晚稻秧清明就播种,任凭风吹雨打、干旱爆嗮也不怕,历经四、五两月再移栽。不过这种稻具体指哪种稻,我还不清楚。

一种是香稻,有香气,专供贵族享用,但产量低。现代通过杂交选育,香稻在市场上也是常见品种了。

还有一种“异”稻,就是旱稻,《天工开物》认为这是一种“幻”稻,不怕干旱,能在高山种植,但这种旱稻产量很低。有幸的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培育出“魔幻力”更强的水稻“节水抗旱稻”,不仅抗旱性强,而且产量与常规水稻产量一样高,能像小麦一样种植,少工少肥,少打农药,是引领现代绿色农业的新类型稻。

c9c1fa827403474eb995853f176b31a3.jpeg

节水抗旱稻旱优73(图源: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作者:余舜武

编辑:张婧琪

审核:周佩雯

分享到:
【打印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