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第一期节水抗旱稻技术培训班圆满结束
8月21日,50余名来自安徽省凤阳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简称“农广校”)的新型职业农民在陈新校长的带领下,驱车六七小时前往节水抗旱稻的发源地——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交流学习节水抗旱稻及相关技术。“农广校”访团第一站访问了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简称“基因中心”),参观了“基因园”科普展馆。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解说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了解了基因研究的发展史、基因资源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节水抗旱稻研发历程,通过节水抗旱稻模拟栽培沙盘投影,系统了解了传统水稻的水种水管和节水抗旱稻水种旱管、旱种旱管这3种栽培模式,反映在耗水量、农药化肥施用量、产量等各方面的对比研究状况。
接着,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发中心主任刘国兰向大家介绍了节水抗旱稻的选育历程,为大家展示了节水抗旱稻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向大家展示了团队新选育的数十个不同类型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组合),以及他们在各地进行品种测试的表现。
随后,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技术部副总监邝翡婷从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角度做了《新品类 共生态》的主题报告:2015年《节水抗旱稻 术语》行业标准的颁布实施,定义了节水抗旱稻为一个新品类;节水抗旱稻"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特点,符合“两型社会”的发展要求;节水抗旱稻引领的轻简化栽培发展方向,也刚好适应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改变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职业形象,树立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新形象”。最后,“农广校”访团来到庄行综合试验站进行参观,考察了节水抗旱稻田间表现和抗旱设施栽培,近距离了解节水抗旱稻的研发和培育环境。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2017年1月29日,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谋求节水抗旱稻这个“新品类”生态链上合作伙伴们的共赢,基因中心这个节水抗旱稻种源发源地,正在通过加強自身发展,整合研发力量,理论和应用上推动节水抗旱稻可持续发展,为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