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抗旱稻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主推技术
节水抗旱稻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针对我国水稻生产消耗总用水量大,季节性干旱导致水稻减产、生产中长期保持水层致使面源污染和碳排放等环境问题, 2018~2020年我国江淮、西南及东北三省等水稻主产区,季节性干旱频繁,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发生。该时段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3~8成,对水稻的播种造成不利影响。出现了播种育秧难、移栽难的局面,严重制约水稻生产,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采取旱直播的水稻播种方式,可显著缓解水稻播种期用水难的问题,降低季节性干旱气候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我国水稻大多采用淹灌的种植方式,用水量约占我国农业用水总量的70%,占总用水量的50%左右。降低稻田灌溉量,是未来节省农业用水的主要途径,也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稻田养分流失的重要途径。研究证实,控制灌溉水量可显著降低稻田碳排放总量,降低效果为无水层旱管模式>间歇灌溉>淹灌。采取节水栽培模式,全生育期不留水层,且有稳定的产量,对减少稻田碳排放、节约稻田用水、提高水稻的水分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自首个节水抗旱稻品种选育成功以来,节水抗旱稻品种在我国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广西、东北,及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已累积种植2000余万亩,现年推广面积接近300万亩。节水抗旱稻节水栽培技术作为节水抗旱稻主要配套栽培技术,推广面积与品种推广面积相近。
(三)提质增效情况
节水抗旱稻节水栽培技术,全生育期不需要水层,省去浸种、催芽、育秧和插秧等环节,直接进行干谷播种。此栽培方式可在节省灌溉水50%,节省肥料10%的条件下产量达到600kg/亩以上。同时与常规淹灌种植相比,CH4排放量降低了51-77%。
(四)技术获奖情况
2012年在安徽省阜南县洪河桥镇,共种植100亩,采用机械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全生育期灌水2次,总灌水量80立方米/亩。谢华安院士等7人组成的专家组进行了现场考察和测产,经现场收割机实地收割整田2.67亩,收湿谷1863.3公斤,按13.5%标准水分折算后实际产量619.21公斤/亩。当地推广的旱稻品种产量约为200公斤。节水抗旱稻及其配套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在中低产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和增产效果显著。
《水稻抗旱基因资源挖掘和节水抗旱稻创制》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获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节水抗旱稻抗旱性鉴定技术规范》2015年成为农业行业标准实施,《节水抗旱稻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获2021年上海市农业主推技术。
二、技术要点
(一)播前准备
1.整地和开沟
要求土壤深耕或深松,耕深 20 cm~25 cm。深耕后将土块耙碎,耙细,无明暗坷垃,做到土壤质地均匀一致。耕前粗平,耕后复平,做畦后细平,稻田坡度要求不超过0.3%,畦伏内起不超过5厘米,畦面宽2m。表土细碎,下无架空,达到上虚下实。对过于疏松的土壤,应进行播前镇压。播前土壤墒情不足的应造墒,坚持足墒播种,保证土壤水势大于-15 kpa。
距地边界每2m的距离,开宽20~30cm,深20~30cm的浅沟。
2.选种及晒种
品种的抗旱性应高于3级,且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的规定。播种前选晴朗天气,晒2~3h,摊薄、勤翻。
(二)播种技术
1.适期播种
应在平均气温达到15℃以上。
2.墒情适度
播种时土壤墒情良好,田间土壤水势不低于-20kpa,土壤相对含水量40%-60%。
3.适量播种
把拌好药剂不催芽的稻种均匀撒播于土壤中,取分蘖发生起始叶龄4,有效分蘖发生率60%,计算合理基本苗数为3.26万/亩(种子苗),计算播种量。
实例:按种子发芽率85%、千粒重28g、出苗率50%计算,播种量2.1kg/亩(干谷)。
4.播种方式
一般采用机条(穴)播。
5.覆盖镇压
采用机条(穴)播条件下,播种机器后悬挂镇压器进行镇压;人工撒播条件下,需先用旋耕机轻旋,深度为1~2cm,播种后再用悬挂镇压器的拖拉机镇压,压碎土块,沉实土壤,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有利于出苗整齐。
(三)大田期田间管理
1.前期管理(苗期-分蘖期)
(1)水分管理
播种后至3叶期,土壤水势低于-20Kpa,需灌溉1次,标准为全田土壤浸湿即可,无需留水层。
3叶期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田间土壤水势低于-35Kpa,需灌溉3-4次。
无效分蘖期,田间土壤水势高于-50Kpa,需无需灌溉。
(2)合理施肥
施肥以基蘖肥为主。第一次施肥在播前,亩用45%复合肥20kg+尿素5kg+钾肥5kg;第二次在秧苗3-5叶期,亩施45%复合肥10kg+尿素5kg+钾肥5kg。
(3)病虫草害防治
稻纵卷叶螟:可选用17%阿维·毒死蜱乳油100ml/亩或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16~20g/亩,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15ml/亩,兑水30~40 kg,均匀喷雾;施药适期为1-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时,田间应保持薄水层。
杂草防除:
A封闭处理
播种后当天或后1天使用42%丁·噁EC(150 ml/亩~200ml/亩)或33%施田补EC(100 ml/亩~150ml/亩)+10%草克星WP (10~15g/亩)或二甲戊灵100毫升兑水20公斤进行封闭处理;用药时注意,用药后至苗龄3叶前,田间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土壤水势大于-20Kpa)。
B苗龄4叶期后化除
在杂草2~3叶期用150ml/亩韩秋好(100毫升装1.5瓶),在杂草2叶~4叶期用200 ml/亩韩秋好(2瓶),每亩兑水20~30kg对杂草茎叶进行喷雾。
2. 中期管理(拔节孕穗期~抽穗期)
(1)水浆管理
孕穗期和抽穗期是水稻对水分要求最敏感的时期,土壤水势需高于-20Kpa,如果土壤水势低于-20Kpa,则需补灌。
(2) 病虫害防治
螟虫
选用17%阿维·毒死蜱乳油100 ml/亩,或20%哒嗪硫磷乳油100 ml/亩,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15 ml/亩,或15%茚虫威乳油12~15 ml/亩;施药适期为1~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时田间保持浅水层,无法保持水层的田块,则需保持田间土壤湿润,有利于发挥药效。
纹枯病
选用15%井冈霉素A可溶性粉剂35~50 g/亩,或11%井冈·已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 g/亩,或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100~150 ml/亩,或23%噻呋酰胺悬浮剂20 ml/亩;施药适期为水稻封行至孕穗期;在纹枯病大流行前(病株率5%)第一次施药,隔7~10 d再施药一次;重病田在齐穗后,再补防一次,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
3.后期管理(灌浆期~成熟期)
(1)水浆管理
灌浆结实期间,不需留水层,一般土壤水势需高于-20Kpa;成熟期一般不进行灌溉,利用自然降水即可。
(2)病虫防治
在灌浆结实期间,需防治的病害主要为稻曲病和穗颈瘟。稻曲病和穗颈瘟需防治2次,时间点分别在破口前5~7 d和始穗期。可选用药剂43%戊唑醇悬浮剂12~15 ml/亩,加20%井冈·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 g,兑水60 kg均匀喷雾。
4.适时收获
稻穗枝粳变黄,95%谷粒呈金黄色为适宜收获期。
三、适宜区域(适应推广应用的主要区域)
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广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
四、注意事项
旱直播后灌跑马水,以保证种子正常发芽。品种选择须经过抗旱性鉴定,抗旱等级须达到3级以上。
五、技术依托单位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联系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北翟路2901号
邮政编码:201100
联系人:毕俊国,罗利军
联系电话:18017598361,18918162071
电子邮箱:jgbi@sagc.org.cn,lijun@ sagc.org.cn
图1播种
图2 播种后种子在干土中
图3 苗期长势
图4 分蘖期
图5 成熟期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