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粮食提质增产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全国节水抗旱稻直播旱管绿色栽培技术现场培训会暨新品种展示会成功召开
为了保障大国粮食安全,助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聚焦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助力粮食提质增产,4月25日,“全国节水抗旱稻直播旱管绿色栽培技术现场培训会暨新品种(系)展示会”在海南陵水正式召开,本次会议围绕“发展节水抗旱稻,助力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主题展开,搭建起政府部门、科研单位、种业企业和种植户的沟通平台,扩大农技成果实践转化效果,提升农户节水抗旱稻种植技能,展现农业科技风采,展望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新态势。
海南省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何琼妹,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信、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陆峥嵘,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曹文锋,上海市委宣传处巡视员吴瑞虎,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黄文等出席会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徐伟林主持会议。
本次全国节水抗旱稻直播旱管绿色栽培技术现场培训会暨新品种展示会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田间展示培训与观摩,共分为3个展示区:一是机覆膜直播技术示范区;二是旱直播旱管栽培技术效果展示区;三是节水抗旱稻新品种(系)展示区。3个展区从品种、栽培技术、机覆膜管理等方面直观展示了节水抗旱稻田间表现和科技研发的最新进展。第二部分为产业发展报告与产品发布,介绍了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形势和节水抗旱稻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发布节水抗旱稻全产业联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并就节水抗旱稻国际策源中心联合共建达成合作。
节水抗旱稻高度契合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需要,兼具水稻高产优质和旱稻节水抗旱的特性,配套直播旱管绿色栽培技术,可在水田、旱地、新改地种植,为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提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节水抗旱稻直播旱管绿色栽培技术助力节水抗旱稻节水、抗旱、绿色等特性进一步发挥,采用旱直播的播种方式,可显著缓解水稻播种期用水难的问题,降低季节性干旱气候对水稻生产的负面影响。同时,从根源上可降低水稻种植对灌溉水的依赖程度,全生育期不留水层。在减少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节约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前进。该技术不仅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还能保证粮食稳产。节水抗旱稻在我国、东南亚、南亚及非洲等地区已累积种植2000余万亩,影响广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突出。该技术先后入选2021年上海市农业主推技术和2022年农业农村部粮油生产主推技术。
节水抗旱稻覆膜栽培具有节水抗旱、增温保墒、抑制杂草和节药省肥的优点,本次活动还展示了机械膜下浇水播种盖膜一体机模式。这项新技术模式将改变传统水稻种植方式,减少田埂面积,增加粮食种植面积7%-10%,同时增加田间土壤持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农田面源污染,并显著减少稻田中杂草群落的种类和密度,可以实现全生育期不用除草剂,具有节水抗旱、增温保墒、抑制杂草和节药省肥的优点。并是一种生态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2022年在浙江嵊州、安吉等地的示范田间都表现出良好的田间效果。
本次田间展示位于陵水的上海市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共展示了186个品种,众多新品种(系)吸引了参会人员现场交流,并为种业企业和经销商、种植户提供了品种交流、技术探讨的平台,扩大了节水抗旱稻新品种(系)的影响。
黄文副县长在致辞中高度肯定节水抗旱稻在陵水打造南繁科研育种强县、推进种源创新中的作用,将持续推进节水抗旱稻在陵水的示范推广和创新研发。
曹文锋二级巡视员在致辞中介绍了节水抗旱稻在海南的推广应用情况,高度评价节水抗旱稻的创新发展。希望节水抗旱稻国际策源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为海南自贸港和生态岛建设、以及南繁科技产业走向世界提供重要助力,海南也将继续为为中国种子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陆峥嵘副主任在致辞中肯定节水抗旱稻及节水抗旱稻直播旱管绿色栽培技术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加快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上海和海南农业科技交流中的积极作用,并希望本次活动为上海农业科技助力建设农业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王玉玺处长作“中国水稻产业发展形势”专题报告。报告对我国稻米产业发展态势、品种审定推广状况、品种管理对策措施作详细阐述。面对当前我国水稻生产存在的困难因素,报告提出,要从稳高产、强抗性、优品质方面入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要从稳步提高单产与稻谷出米率两个主攻方向上推进水稻种植。为发展水稻种业,我国农业正不断投入力量,从优异材料创制、品种审定保护、种子质量标准、以品种为核心的产业链融通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罗利军研究员作“节水抗旱稻及其全产业链绿色发展”专题报告。节水抗旱稻的研究与应用,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一种绿色、经济、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近年来,节水抗旱稻推广应用的不断扩大,产业链环节不断发展,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与各方合作伙伴一起,持续推进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技术集成创新,包括六项创新:节水抗旱稻通过品种培育创新,希望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基础上,提高和稳定水稻的平均产量潜力;通过农田规建创新,大幅拓展水稻种植空间,提高稻田实际生产面积;推动耕作制度创新,增加稻田产值,促进农业绿色发展;通过种植技术创新,实现种植过程中的出苗率、整齐度等关键细节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水肥管理创新,在控缓释肥、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和创新上不断发展;推动价值实现创新,节水抗旱稻节水、减少面源污染、减少甲烷排放的优势,促进了淡水资源增值,推动了排污交易和碳交易的落地实现,提升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
刘信副主任表示,本次会议意义重大,节水抗旱稻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为推动节水抗旱稻发展达到更高水平,刘信副主任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种业支撑。要扭住良种选育推广的牛鼻子来助力单产提升,推动种业自主创新支撑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支撑种业振兴的强大合力。二是准确把握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新任务新要求,开启稳粮保供绿色发展新路径。他高度评价节水抗旱稻,认为其是在绿色发展目标下保障粮食安全的成功尝试。三是加快落实中央种业振兴行动部署,凝心聚力开创节水抗旱稻推广应用新局面。要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助力良种选育;积极联合体系力量,加强试验示范;持续凝聚社会力量,加快节水抗旱稻推广应用,不断完善“全国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运行机制,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色产品供给及农地占补平衡提供农业解决方案。
本次会议上,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丰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宝稻(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人民政府共七家单位签署了节水抗旱稻国际策源中心联合共建协议。该中心是依托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以节水抗旱稻突破性品种培育和全产业链技术协同创新为核心工作的,集原始创新、综合示范、科技传播于一体的创新应用平台,将开展全国和国际性高水平示范、培训、交流、科技成果传播与转移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维护国际粮食安全。签约各方将在节水抗旱稻理论研究、品种和产业链相关技术研发、以节水抗旱稻为核心的生态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创新与配套农业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全国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的成立和节水抗旱稻国际策源中心的推进,标志着以节水抗旱稻这一科技成果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各环节优势互补、合作互联、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新局面开始形成,节水抗旱稻发展进入全新阶段。本次全国节水抗旱稻直播旱管绿色栽培技术现场培训会暨新品种(系)展示会也推动了节水抗旱稻的发展由内部创新向内外并举、产研协同方向转变。
会上,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丰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天谷米业有限公司、荃银天府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楚创高科农业有限公司、浙江家乐蜜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施可丰(山东)智能农业装备有限公司7家种业企业发布了新品种或新技术。
农业相关管理部门部分代表出席,节水抗旱稻产业链涉及的农业科研院所、高校、种业企业、经销商、种植户等代表300余人出席。
会议协办单位有农业农村部粮食作物基因资源评价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上海市种业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丰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天谷米业有限公司、浙江家乐蜜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施可丰(山东)智能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绿业元集团。
文字:张婧琪
图片:熊杰、陈守俊、奚晓燕
编辑:张婧琪
审核:周佩雯
用户登录